表現(xiàn)手法主要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敘事抒情,直抒胸臆,襯托,卒章顯志,鋪陳,象征,想象,聯(lián)想,照應,寓情于景,反襯,烘托,托物起興,以樂襯哀,渲染,虛實結合,欲揚先抑,設置懸念,點面結合,開門見山,伏筆,照應開篇,點題,首尾呼應,諷刺,以動襯靜,對比等。
常見表現(xiàn)手法的作用
1、聯(lián)想、想象:聯(lián)想由一事物聯(lián)系到與之有關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類似的特點聯(lián)系起來造成一個典型。想象是人們在已有材料和觀念基礎上,經(jīng)過聯(lián)想、推斷、分析、綜合,創(chuàng)造出新的觀念的思維過程。作用是豐富文章內(nèi)容,使人物形象更豐滿、生動,性格更鮮明突出,情節(jié)更生動感人,增添藝術感染力。
2、鋪墊:為主要情節(jié)做準備或醞釀*到來之前的一系列非主情節(jié)。它可以顯示情節(jié)發(fā)展的必然性,增強作品的感染力和說服力;可以*懸念,引起讀者的興趣和關注。
3、象征: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lián)想的具體形象,表現(xiàn)與之相似或相近特點的概念、思想和感情。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現(xiàn)為具體的可感知的形象,使文章更含蓄些,運用眼前之物,寄托深遠之意,耐人尋味。
4、對比(對照):把兩種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對照,互相比較。作用是突顯對象的特點,使形象更加鮮明。
5、襯托(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點或特質更加突出。有正襯和反襯兩種。作用是突出本體的某個特征。
6、抑揚:把要貶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時說出來,只突出強調其中一個方面以達到抑此揚彼或抑彼揚此的目的。有先揚后抑和先抑后揚之分。作用:前后對比,形成起伏之勢,給讀者強烈印象,增強作品的藝術效果。
7、(前后)照應:指詩中對前面所寫的作必要的回答。恰當運用這種方法使結構顯得緊湊、嚴謹。作用:內(nèi)容前后照應,情節(jié)嚴絲合縫。
現(xiàn)在的家長壓力普遍很大,在升學的壓力下不得不把孩子送去各類的輔導機構。為此,有家長呼吁:要全面禁止課
2021年08月03日 11:56課外報班,每個家長心里都有自己的想法:“我家孩子數(shù)學不行,是不是得補補啊?”又或是“別的孩子都報輔導
2019年11月11日 22:18課外輔導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課外學習活動,也是一種組織化的校外活動形式。特別是在中國的基礎教育階段,學校
2019年11月11日 22:19有人說,校外培訓機構是校內(nèi)教育的完善和補充,然而也造成學生更多的學習壓力和家長們的經(jīng)濟負擔。社會上一
2019年11月11日 22:13其實這是一個系統(tǒng)性問題,家長由于大部分只有一個孩子,經(jīng)驗非常有限,也不做教育方面的研究,所以很多時候
2019年11月11日 22:08教育培訓行業(yè),在我的認知里是從2010年1月29日開始的。那時我剛剛進入新東方天津學校。面試、試講、
2019年11月11日 22:00打開大學錄取通知書,是高考考生們夢想成真的瞬間。同樣的,在大洋彼岸的小島國新加坡,每一年也有一群又一
2019年11月12日 13:14不經(jīng)歷一次小升初,我還以為九年義務教育沒我啥事。小升初讓我明白,家長需要經(jīng)歷的最嚴峻的義務可能來了,
2019年11月12日 13:05有很多家長們反應說,不知道為什么孩子對一些數(shù)學法則總是張冠李戴很是讓人頭疼,總是感覺是因為太調皮,所
2019年11月12日 13:02今日寄語"讓孩子愛上閱讀,必將成為你這一生最劃算的教育投資"——畢淑敏前段時間看
2019年11月12日 12:59教育部:推動有條件的地方優(yōu)化學前教育班額和生師比
時間:2024年11月12日教育部:嚴格幼兒園教師資質條件,把好教師入口關
時間:2024年11月12日教育部:教職工存在師德師風問題、侵害幼兒權益要依法嚴肅追究責任
時間:2024年11月12日教育部:教師存在師德師風問題,損害幼兒身心健康的,要依法追究責任
時間:2024年11月12日教育部:2023年全國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90.8%
時間:2024年11月12日遼寧省五校聯(lián)考2024高三期末考試政治試題及答案
時間:2024年01月10日遼寧省五校聯(lián)考2024高三期末考試歷史試題及答案
時間:2024年01月10日河南省新未來2024高三12月聯(lián)考數(shù)學試題
時間:2024年01月03日新2024高三12月聯(lián)考英語試題
時間:2024年01月03日備考練習:2020年天津高考語文作文題及解析
時間:2024年01月03日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警告: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