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學路 > 大學排名 >大學排名 >正文

全國文科院校排名 文科大學中國排名

更新:2022年12月17日 23:42 大學路

今天,大學路小編為大家?guī)砹巳珖目圃盒E琶?文科大學中國排名,希望能幫助到廣大考生和家長,一起來看看吧!全國文科院校排名 文科大學中國排名

國內(nèi)文科院校排名

文科大學中國排名

2009中國文科大學排名(最新)

信息來源:《09高考志愿報考指南》

名次  等級  單位
1A++北京大學
2A++北京師范大學

3A++南京大學

4A++復旦大學

5A++中國人民大學

6A++四川大學

7A+浙江大學

8A+清華大學

9A+中國傳媒大學

10A+暨南大學

11A+中山大學

12A+華東師范大學

13A+山東大學

14A+武漢大學

15A南開大學

16A南京師范大學

17A北京外國語大學

18A中央音樂學院

19A福建師范大學

20A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

21A華中師范大學

22A上海外國語大學

23A蘇州大學

24A廈門大學

25A北京語言大學

26A湖南師范大學

27A西南大學

28A上海大學

29A首都師范大學

30A河南大學

31A吉林大學

32A華南師范大學

33A上海音樂學院

34B+東北師范大學

35B+山東師范大學

36B+上海師范大學

37B+陜西師范大學

38B+黑龍江大學

39B+中央民族大學

40B+華中科技大學

41B+上海戲劇學院

42B+北京電影學院

43B+中國美術學院

44B+東南大學

45B+徐州師范大學

46B+上海交通大學

47B+中南大學

48B+浙江師范大學

49B+深圳大學

50B+四川外語學院

51B+西北師范大學

52B+中央美術學院

53B+安徽大學

54B+蘭州大學

55B+湖南大學

56B+河北大學

57B+內(nèi)蒙古大學

58B+揚州大學59B+山西大學

60B+中國音樂學院

61B+南昌大學

62B鄭州大學

63B湘潭大學

64B四川師范大學

65B中國海洋大學

66B青島大學

67B西北大學

68B江西師范大學

69B杭州師范大學

70B西安外國語大學

71B汕頭大學

72B寧波大學

73B同濟大學

74B廣州大學

75B安徽師范大學

76B南京藝術學院

77B曲阜師范大學

78B天津師范大學

79B中南民族大學

80B遼寧師范大學

81B新疆大學

82B山西師范大學

83B聊城大學

84B溫州大學

85B廣西師范大學

86B河北師范大學

87B廣西民族大學

88B哈爾濱師范大學

89B武漢音樂學院

90B重慶大學

91B湖南科技大學

92B天津大學

93B紹興文理學院

94B寧夏大學

95B上海財經(jīng)大學

96B華南理工大學

97B沈陽師范大學

98B西安交通大學

99C+中央戲劇學院

100C+天津外國語學院

2010年全國大學文科(文史哲)排名

根據(jù)教育部學科評估高校排名結果(2007~2009年)
1.北京大學
2.復旦大學
3.北京師范
4.中山大學
4.南京大學
6.南開大學
7.中國人大
8.武漢大學
9.吉林大學
9.清華大學
11.華東師范
12.山東大學
13.浙江大學
14.廈門大學
15.四川大學

高考排行榜 文科最難考的十所大學排行

文科第一名:北京大學

中國第一所國立大學,人文學的實力處于無人能敵的地位,《泰吾士報》將其在世界大學綜合排名中列為17,極大地增加了吸引力。全國每年30多名文科狀元幾乎全部流入北大。

文科第二名:中國人民大學

老牌的文科強校,是建國后中央重點建設的文科大學,社會科學實力僅次于北京
大學,尤其以經(jīng)濟學、新聞與傳播學見長。

文科第三名:清華大學

近幾年逐漸加強了社會科學的建設,尤其是經(jīng)濟管理學院、公共管理學院和新聞
與傳播學院,搞得很紅火。

文科第四名:復旦大學

綜合實力、人文學實力、社會科學實力在南方均居第一

文科第五名:南開大學

老牌文科強校,理科也很強,經(jīng)常跟南京大學爭高下。

文科第六名:武漢大學

華中第一流名校,文科實力全國也算很高的 。

文科第七名:浙江大學

合并杭州大學文科實力日增,且又是老牌的理工科名校

文科第八名:南京大學

聲譽很高,雖然文科實力并沒有理科那么強。

文科第九名:北京師范大學

師范院校的王牌,文科很有優(yōu)勢,非師范專業(yè)也很強

文科第十名: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

號稱“小北大”,經(jīng)濟學類專業(yè)很厲害。

高考排行榜 理科最難考的十所大學排行

理科第一名:北京大學

理科第一,中國科學院院士數(shù)量全國第一,科學家的搖籃。數(shù)學、物理、化學、
生物四個基礎科學的實力均居全國高校之首,其中數(shù)學和化學的實力把中國科學
院都甩在身后。合并了北京醫(yī)科大學后,大理科的實力更是迅速增長。另外,北京大學醫(yī)學部也很難考,北京大學醫(yī)學部的分數(shù)線僅次于北京大學校本部和清華大學。

理科第二名:清華大學

工科第一,中國工程院院士數(shù)量全國第一,工程師的搖籃。每年差不多與北京大
學平分各省理科狀元。近年來逐漸加強理科的建設,加上強大的工科背景,理科實力大有上升,這一點對工科復合型人才的培養(yǎng)大有好處。

理科第三名:復旦大學

能在這里讀書是許多南方人的夢想,地處上海,且是文理基礎綜合性大學,歷史悠久,去年是建校百年紀念。

理科第四名:浙江大學

理工科的老牌名校,號稱“小清華”,合并了杭州大學、浙江醫(yī)科大學和浙江農(nóng)業(yè)大學后更是實力大增,集理工農(nóng)醫(yī)于一身,成為全國惟一一所兼具理工農(nóng)醫(yī)的大學,同時是全國專業(yè)最齊全的綜合性大學。

理科第五名:南京大學

雖然有些理科專業(yè)有點冷門(比如天文學),但絕對是一流的。

理科第六名:中國科技大學

雖然地處合肥,掩不住其大家本色,畢竟是中科院直辦高校。

理科第七名:上海交通大學

地處上海寶地,勢頭完全壓倒交通大學家族的老大哥西安交通大學。并且工科實力非常雄厚。

理科第八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它的崛起,相當原因是由于地處天子腳下吧。不過自身的理工科實力確實很強,尤其是自動化之類的工科。

理科第九名:國防科技大學

計算機類專業(yè)非常出色,其中計算機科學技術超過清華大學居全國第一,由于是軍校,不用支持高額的學雜費,并且還有每月生活津貼。

理科第十名:華中科技大學

前途不可*的后起之秀,華中地區(qū)理工類大學的老大,有一些其他著名的工科大學沒有的工科專業(yè),并且有很強的實力。 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只是憑自己的一點經(jīng)驗寫了這個東西。寫得很匆忙,也沒有詳細地查詢資料,僅供參考,以后再作些補充吧。

全國文科專業(yè)大學排名

源自搜狐教育 /dxphb/

2009中國大學管理學
1A++清華大學
2A++西安交通大學
3A++浙江大學
4A++北京大學
5A++上海交通大學
6A++中國人民大學
7A++武漢大學
8A++中山大學
9A+復旦大學
10A+南開大學

2009中國大學經(jīng)濟學前100名 名次
等級
校名

1A++北京大學
2A++中國人民大學
3A++南開大學
4A++復旦大學
5A++廈門大學
6A+上海財經(jīng)大學
7A+南京大學
8A+浙江大學
9A+武漢大學
10A西安交通大學

2009中國大學歷史學前50名 名次
1A++北京大學
2A++北京師范大學
3A++復旦大學
4A++南開大學
5A+南京大學
6A+山東大學
7A+華中師范大學
8A中山大學
9A武漢大學
10A清華大學

2009中國大學文學前100名 名次
1A++北京大學
2A++北京師范大學
3A++南京大學

4A++復旦大學
5A++中國人民大學
6A++四川大學
7A+浙江大學
8A+清華大學
9A+中國傳媒大學
10A+暨南大學

2009中國大學社會科學前100名名次
1A++北京大學
2A++中國人民大學
3A++北京師范大學
4A++南京大學
5A++清華大學
6A++南開大學
7A++武漢大學
8A+浙江大學
9A+復旦大學
10A+中山大學

2009中國大學哲學前20名
1 A++北京大學
2A++中國人民大學
3A++南京大學
4A++中山大學
5A+武漢大學
6A+復旦大學
7A北京師范大學
8A山西大學
9A山東大學
10A清華大學

其實這些專業(yè)還得細分,談到具體專業(yè)排名也會有很大差異,
/newsfile/2009-1-19/2009119195003.html 上這個網(wǎng)頁,你會有更具體的感覺,lz如果列一列喜歡的學科,個人也可以給你一些建議。

中國文科大學排名2020

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Tsinghua University),簡稱“清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211工程”、“985工程”,入選“2011計劃”、“珠峰計劃”、“111計劃”,為九校聯(lián)盟、松聯(lián)盟、中國大學校長聯(lián)誼會、亞洲大學 聯(lián)盟、環(huán)太平洋大學 聯(lián)盟、清華―劍橋―MIT低碳大學 聯(lián)盟成員、中國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和科學技術研究的重要基地,被譽為“紅色工程師的搖籃”。
學校前身清華學堂始建于1911年,校名“清華”源于校址“清華園”地名,是清*設立的留美預備學校,其建校的資金源于1908年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1912年更名為清華學校。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1937年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后南遷長沙,與國立北京大學、私立南開大學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改名為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1946年遷回清華園。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清華大學進入新的發(fā)展階段。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diào)整后成為多科性工業(yè)大學。1978年以來逐步恢復和發(fā)展為綜合性的研究型大學。
水木清華,鐘靈毓秀,清華大學秉持“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和“行勝于言”的校風,堅持“中西融匯、古今貫通、文理滲透”的辦學風格和“又紅又專、全面發(fā)展”的培養(yǎng)特色,弘揚“愛國奉獻、追求卓越”傳統(tǒng)和“人文日新”精神。恰如清華園工字廳內(nèi)對聯(lián)所書――“檻外山光,歷春夏秋冬、萬千變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東西南北、去來澹蕩,洵是仙居”。
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Peking University),簡稱“北大”,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211工程”、“985工程”,入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yǎng)試驗計劃”、“高等學校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計劃”、“高等學校學科創(chuàng)新引智計劃”,為九校聯(lián)盟、松聯(lián)盟、中國大學校長聯(lián)誼會、京港大學 聯(lián)盟、亞洲大學 聯(lián)盟、東亞研究型大學協(xié)會、國際研究型大學 聯(lián)盟、環(huán)太平洋大學 聯(lián)盟、21世紀學術聯(lián)盟、東亞四大學論壇、國際公立大學論壇、中俄綜合性大學 聯(lián)盟成員。
北京大學創(chuàng)立于1898年維新變法之際,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現(xiàn)代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創(chuàng)辦之初也是國家教育行政機關。1912年改為國立北京大學。1937年南遷至長沙,與國立清華大學和私立南開大學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更名為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1946年復員返回北平(現(xiàn)北京)。1952年經(jīng)全國高校院系調(diào)整,成為以文理基礎學科為主的綜合性大學,并自北京城內(nèi)沙灘等地遷至現(xiàn)址。2000年與原北京醫(yī)科大學合并,組建為新的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是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策源地,最早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和科學、*思想,是創(chuàng)建中國*的重要基地之一。長期以來,北京大學始終與中國和中國人民共命運,與時代和社會同前進,是培養(yǎng)和造就高素質(zhì)創(chuàng)造性人才的搖籃,恰如蔡元培先生所言:“大學者,囊括大典,網(wǎng)羅眾家之學府也……此思想自由之通則,而大學之所以為大也。”
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簡稱“上海交大”,位于上海市,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全國重點大學,是中國歷史最悠久、享譽海內(nèi)外的高等學府之一,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985工程”、“211工程”,為九校聯(lián)盟、中國大學校長聯(lián)誼會、Universitas21、環(huán)太平洋大學 聯(lián)盟、21世紀學術聯(lián)盟、國際應用科技開發(fā)協(xié)作網(wǎng)、新工科教育國際聯(lián)盟成員,入選珠峰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醫(yī)生教育培養(yǎng)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yǎng)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ǎng)計劃、卓越農(nóng)林人才教育培養(yǎng)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等。
學校創(chuàng)建于1896年,原名南洋公學,是中國高等教育的多個源頭之一;1911年更名為南洋大學堂,1929年更名為國立交通大學,1949年更名為交通大學;1955年,遷往西安,分為交通大學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1959年兩部分獨立建制,上海部分啟用“上海交通大學”校名;1999年,原上海農(nóng)學院并入;2005年,與原上海第二醫(yī)科大學合并。
截至2018年底,學校有6個校區(qū),占地面積300余萬平方米;有30個學院/直屬系,31個研究院,13家附屬醫(yī)院,2個附屬醫(yī)學研究所,12個直屬單位;全日制本科生16129人、研究生30217人,學位留學生2982人;有專任教師3061名,兩院院士45名;本科專業(yè)67個。截至2020年4月,有一級學科碩士點57個,專業(yè)學位碩士點24個,一級學科博士點44個,專業(yè)學位博士點3個。
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Fudan University),位于上海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全國重點大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國家“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九校聯(lián)盟(C9)、環(huán)太平洋大學 聯(lián)盟、中國大學校長聯(lián)誼會、東亞研究型大學協(xié)會、新工科教育國際聯(lián)盟、醫(yī)學“雙一流”建設聯(lián)盟、長三角研究型大學 聯(lián)盟創(chuàng)始成員,中國大學智庫論壇秘書處單位,入選國家”珠峰計劃“、”強基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醫(yī)生教育培養(yǎng)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yǎng)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中國*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全國首批深化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是一所世界知名、國內(nèi)頂尖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
復旦大學前身是1905年創(chuàng)辦的復旦公學,是中國最早由民間自主創(chuàng)辦的高等學校之一。1952年院系調(diào)整后,學校成為以文理基礎教學和研究為主的綜合性大學。上海醫(yī)科大學前身是1927年創(chuàng)辦的國立第四中山大學醫(yī)學院,是中國人自主創(chuàng)辦的第一所國立高等醫(yī)科院校。2000年,復旦大學與上海醫(yī)科大學合并,組建新的復旦大學。
截至2019年9月,學校有邯鄲校區(qū)、楓林校區(qū)、江灣校區(qū)、張江校區(qū)四個校區(qū),占地面積約243.91萬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198.22萬平方米;有直屬院(系)35個,附屬醫(yī)院17家(其中4家籌建);在校普通本??粕?3623人,研究生22610人,留學生3672人;在校教學科研人員3110人。
中國人民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簡稱“人大”,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教育部與北京市共建,位列國家首批“雙一流”(A類)、“211工程”、“985工程”,為世界大學 聯(lián)盟、國際應用科技開發(fā)協(xié)作網(wǎng)、亞太國際教育協(xié)會、京港大學 聯(lián)盟成員,入選“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yǎng)計劃、卓越農(nóng)林人才教育培養(yǎng)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中國*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是一所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被譽為“人民共和國建設者”的搖籃、人文社會科學高等教育的重鎮(zhèn)。
學校前身是1937年成立的陜北公學,以及后來的華北聯(lián)合大學和華北大學。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務院通過了《關于成立中國人民大學的決定》。1950年10月3日,以華北大學為基礎合并組建的中國人民大學正式開學,成為新中國創(chuàng)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guī)大學。1954年,被確定為以社會科學為主的綜合大學和首批全國重點大學;1960年,被確定為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2017年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名單。
截至2017年4月,學校占地面積230余萬平方米,設有中關村校區(qū)、通州校區(qū)(在建)、蘇州校區(qū)、深圳研究院、深圳校區(qū)(在建);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7.44億元;館藏紙質(zhì)圖書392萬冊、電子圖書297萬種;下設5個學部、26個教學單位、81個本科專業(yè);有專任教師1846人、全日制在校生24778人。

文科大學排名

1 ? ?北京大學

2 ? ?中國人民大學

3 ? ?上海交通大學

4 ? ?南京大學

5 ? ?武漢大學

6 ? ?中山大學

7 ? ?武漢大學

8 ? ?廈門大學

9 ? ?四川大學

10 ? ?中國傳媒大學

北京大學:北京大學創(chuàng)辦于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于1912年改為現(xiàn)名。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人民大學(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簡稱“人大”,位于北京,是教育部直屬高校,教育部與北京市共建,位列國家“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為世界大學聯(lián)盟、國際應用科技開發(fā)協(xié)作網(wǎng)、亞太國際教育協(xié)會、京港大學聯(lián)盟成員,入選國家“強基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yǎng)計劃、卓越農(nóng)林人才教育培養(yǎng)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中國*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是一所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

以上就是大學路整理的全國文科院校排名 文科大學中國排名相關內(nèi)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請查閱大學路。

免責聲明:文章內(nèi)容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lián)系刪除。
與“全國文科院校排名 文科大學中國排名”相關推薦

每周推薦




最新文章

熱門高校 更多




聯(lián)系我們 - 課程中心
  魯ICP備18049789號-7

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警告: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